离了个大谱。
真就离谱,今天跟一个拼多多某垂类头部卖家聊天。他说,从去年开始,义乌这个拼多多商家的重要聚集地就出现了好多商家跑路的情况。
以往大家做生意,觉得有利可图,今年也满怀热情地做。工厂还给了账期,看上去我有货在手,账户里也有钱,大致估算一单能有一块钱的利润。可是到了年底一盘点,哎,我的货呢?我的钱呢?
都到哪儿去了?
因为账目没算明白,很多隐性成本远远超出商家的预想。以为在赚钱,实际上却是在亏钱。以为一单赚一块,其实是一单亏一块,拼多多跑量,一天一万单,一个月就亏30万。这足以把一些小作坊式的工厂拖垮。
到了年底要是还不上工厂的钱怎么办呢?把十个八个工厂召集到一起,说:“你们看啊,我总共欠你们100万,但我现在把账上所有钱都拿出来也就70万。大家要不就打个七折,都拿70%的钱回去,给我留几千块钱让我回家过年,明年咱们继续合作,明年把钱赚回来再还给大家。”
工厂要是不答应怎么办?不答应也行,那我就破产了,明年也没有合作了。欠你们的这些钱也拿到了。
拼多多的竞争,体现在对成本的精打细算上。他们的单子,一天有1万单是高利润款,一单能赚10元钱,主要来自3个链接。剩下一天有5、6万单,一单赚3毛钱,这利润从哪儿来呢?比如别的商家从义乌发货,运费1.8元/单,他从上海发货,1.35元/单。
所以很多工厂亏本的时候,他还能赚钱。今年他这么做,拖垮了七八家跟他在拼多多竞争的作坊型工厂。
就这么听完了一个微型商业生态系统的坍塌。感慨一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均由网友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