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相声演员刘伟不顾师父反对,坚决要移民出国,马季大怒:“国外谁认识你!”,刘伟却说:“以我的名气,在国外照样吃香。”

1988年那会儿,说相声的刘伟不顾师父的阻拦,铁了心要移民去国外。马季师傅气坏了,冲他喊道:“到了国外,谁认识你这一号人啊!”刘伟却挺有信心地说:“就凭我这名气,到了国外也能混得风生水起。”

1988年,咱们中国正赶上改革开放的头几年,经济和社会变化大得惊人。这是个机会多多的好时候,好多人都怀揣梦想,盼着能在更宽广的舞台上闯出一片天。不过,对那些在某个行当里已经小有名气的人来说,是该抓住新机会呢,还是继续守着现有的成就,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选择。古人有句话,叫“知足的人常感快乐,知道进取的人总能赢”。这话放在那个年代,还真挺适合不少人的。1988年,对相声演员刘伟来说,是个重要的变化年。他和冯巩搭档说相声,已经小有名气,特别是1987年上了春晚后,他们的大名几乎无人不知。冯巩和刘伟都是天津的老乡,从小玩到大,关系铁得很。初中那会儿,他俩就爱凑一块儿说相声,老师同学都喜欢。后来进了天津制线厂上班,活儿虽单调,但想成为专业相声演员的梦想一直没变。

刘伟的移民选择与冯巩的成功对比:人生的分岔口与奋斗的启示

1986年,他们的本事被相声大师马季瞧上了,就拜了马季为师,跟着学相声。马季是相声界的大佬,作品多又经典,还教出了不少有名的徒弟。马季特别看好刘伟,觉得他以后能接自己的班。在马季的悉心教导下,冯巩和刘伟在全国相声大赛上,凭《八戒贬悟空》这个段子一炮而红。1987年,经马季推荐,两人正式进了中国广播艺术团,成了专业相声演员。那年春晚,他们还首秀了《虎年说虎》,观众特别买账。打那以后,冯巩和刘伟这对搭档就成了相声界的明星,备受关注和喜爱。可是,就在刘伟的事业红火的时候,他的心思却有了转变。因为名气越来越大,他和搭档被邀请去国外演出。刘伟看到国外那些先进的生活设施,心里十分羡慕。到了1988年,刘伟突然说要移民到澳大利亚,不再和冯巩一起说相声了。这个决定让大家都愣住了,特别是马季老师。马季非常生气,骂刘伟不知道好歹,把相声当儿戏。但刘伟根本不听,铁了心要走。他还对冯巩说:“我在国内能混得好,到了国外肯定能赚更多,而且国外的空气都比咱这儿新鲜。”

刘伟的移民选择与冯巩的成功对比:人生的分岔口与奋斗的启示

冯巩劝他再好好想想,毕竟外面的世界不一定像他想的那么好。可刘伟觉得自己肯定没错,他说:“就凭我这名气,到了国外也受欢迎。”冯巩没办法,只能尊重他的选择。不过,刘伟的离开对冯巩影响很大,他们合作那么多年,非常有默契。为了填补空缺,冯巩开始找新搭档,最后和牛群走到了一起。刘伟搬到澳大利亚后,才发现那儿的日子远没有他想的那么好过。语言不通,也没粉丝追捧,生活过得挺费劲。他原本琢磨着,凭自己在圈里的名气,在国外找工作还不是小菜一碟,结果却得从头再来。刘伟在澳洲试了好多种工作,可都没干出个名堂。一年后,他没办法,只好灰溜溜地回了国,却发现冯巩已经和牛群组了个新搭档,事业红得发紫。刘伟想再和冯巩搭上线,但冯巩那边已经另有打算,回不到过去了。

刘伟的移民选择与冯巩的成功对比:人生的分岔口与奋斗的启示

马季老师见徒弟这么落魄,心里不落忍,好几次想让刘伟上春晚和自己一起演。可刘伟的人气就是上不去。虽然他上了好几次春晚,但反响一直平平,再也找不回以前的风光了。2006年,马季老师走了,刘伟没了恩师的庇护,更是跌到了谷底。后来,他又因为喝酒开车撞了车,从此就一蹶不振了。以前那些看好他的人都不再提他,很少有人还记得他曾是冯巩的第一个搭档。听说刘伟现在还在说相声,但已经没人关注了。

再看看冯巩,跟刘伟完全是两个样。冯巩没刘伟那么全面,但他肯吃苦,最后也出息了。刘伟走后,冯巩和牛群搭档,成了中国最火的相声组合之一。后来牛群也走了,冯巩也没泄气,改演小品,继续在娱乐圈打拼。现在的冯巩,已经是个人人皆知的喜剧大腕了。人生就像一条背着包袱走的长路,慢悠悠又充满挑战。每个人在路上都会遇到分岔口,选哪条路往前走,就会迎来不一样的人生。刘伟和冯巩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子。要是不知道进退,还整天吊儿郎当,最后只会把自己的日子给耽误了。只有拼命努力,一直坚持下去,才能收获成功。这是每个人都得记在心里的人生道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均由网友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