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大学生发视频称自己的爸爸每天给自己打60块钱生活费,女孩感觉到非常困扰,于是质问爸爸为什么不在每个月的1号直接打1800给自己。而爸爸给出的理由…全文

一位女大学生在网络上发布视频,倾诉自己的困扰:她的爸爸每天雷打不动地给她打 60 块钱生活费。对此,她满心不解,在视频中质问爸爸,为何不能在每月 1 号一次性打足 1800 元。而爸爸给出的理由是,担心她缺乏理财规划能力,万一月初拿到大笔钱就肆意挥霍,很快花光一个月的费用,所以才选择每日打款,期望借此培养她的消费节制意识。女孩在视频里无奈地大吐苦水,声称每天都得心心念念惦记着爸爸的转账,一旦遇到稍贵些的物品想买,就得节衣缩食地攒上好几天钱,感觉自己仿佛退化回了守着小钱罐数硬币的孩童时代,全然没有大学生该有的那份“财务自由”与洒脱。

女大学生因父亲每日打生活费60元而感到困扰,父女关系经历波折后重归于好

这条视频恰似一阵风,迅速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刮开,一时间成为同学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谈资。女孩的室友们也时常拿此事打趣她,笑称她有个“超级精算师”老爸。女孩心里委屈极了,她觉得爸爸根本无法体会自己的处境。在校园丰富多彩的生活里,大家时常相约外出聚餐、踊跃参与各类活动,而她却因当日生活费的局限,常常只能无奈地选择那些较为廉价的项目。渐渐地,一种自卑感如影随形,她开始下意识地疏离同学们,曾经开朗活泼的她逐渐变得沉默寡言。

有一天,女孩积极参与学校的一个社团活动,活动需要购置一批道具,所需费用大约 300 元。她看着手机里那每日积攒下来、为数不多的生活费余额,深知远远不够。犹豫再三,她还是拨通了爸爸的电话。“爸,我参加社团活动,得买些道具,这得花 300 块钱,您能给我转一下吗?”女孩的声音带着一丝小心翼翼与忐忑不安。爸爸在电话那头短暂沉默后,说道:“你前几天不是才跟我要了买衣服的钱吗?怎么这又要这么多?你呀,得好好学着自己规划用钱啊。”女孩一听,内心压抑许久的委屈瞬间如决堤的洪水般涌上心头:“我在学校本来就过得紧巴巴的,您还这么不相信我,每天就给那么点钱,让我怎么过啊!”说完,便赌气挂断了电话,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倔强地不肯落下。

此后的几天里,女孩和爸爸仿佛被一层无形的冷战阴霾所笼罩。爸爸的来电,她一概拒接;微信消息,也统统置之不理。直到有一天,女孩收到了一个快递包裹。她满心疑惑地打开一看,里面装满了她平日里最爱吃的零食,零食中间还夹着一张纸条。纸条上,爸爸那熟悉而略带潦草的字迹映入眼帘:“女儿,爸爸知道你在学校里可能会碰到很多需要花钱的地方,爸爸每天给你打钱,真不是存心要限制你,只是想着让你从小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这是爸爸给你额外寄的一点钱,希望你能开开心心的。”女孩看着纸条,心中犹如打翻了五味瓶,各种滋味交织缠绕。

恰在此时,女孩的手机“叮”的一声,传来一条转账信息。她定睛一看,原来是爸爸转来了 500 元,附带的留言写道:“宝贝,爸爸错了,你已经长大了,是应该拥有更多自主支配金钱的权利了。”女孩的眼泪再也抑制不住,夺眶而出。那一刻,她深刻地意识到,爸爸的爱其实从未缺席,只是表达的方式或许有些笨拙,与她所期望的出现了“时差”。

女孩主动拨通了爸爸的电话,声音略带哽咽:“爸,对不起,之前是我太任性,不该冲您发脾气的。我知道您做的一切都是为我好。”爸爸在电话那头爽朗地笑着说:“傻孩子,是爸爸不好,没有充分考虑到你的感受。以后啊,爸爸会多站在你的角度去想问题的。”

自那以后,爸爸调整了给女孩打生活费的方式,改为每月月初一次性打一笔相对合理且充裕的费用。女孩也汲取了教训,学会了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生活费,不再随意挥霍。不仅如此,她还会把每月节省下来的钱精心挑选礼物,在特殊的日子里给爸爸送去惊喜。父女俩之间的感情,如同经历了一场春雨的洗礼,愈发浓郁深厚,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均由网友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