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工难和没工作还打架吗?
大约十年前,到处都在吆喝招工难。那时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形势一片大好。当时自媒体还不发达,主要是新闻媒体也推波助澜,到处宣扬人口红利用尽论。然而仅仅十年后的当下,到处工厂裁员、倒闭,动辄几千、几万、几十万人失去工作。大批大批的本科生、研究生找不到工作。还吆喝啥呢?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率先走出了低谷。加工制造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猛增。正好赶上了中国大力推进城镇化,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填补了制造业的劳动力缺口。当城镇化率超过了50%以后,农村可转移的劳动力数量迅速衰减。然而制造业却仍在奢侈的消耗劳动力资源,谁也不想提高劳动力资源的利用效益,有效控制人工成本的上升。因为经济形势好,钱好挣,人工成本不在话下。抱着这种心态的企业如今就要付出沉重代价了。还有的企业为了垄断市场,把同专业的大学生不管需不需要,不惜一切代价收入囊中,让对手企业招不到技术人才,也就没法扩大研发和生产,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自己的市场占有率。诸如此类浪费人力资源的行为还有很多。自然就导致人力资源市场紧张了。于是很多媒体则不明就里的吆喝起人口红利用尽论。实际是人力资源的分配不均衡造成的,而不是人力资源不足。
只有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如今市场形势急转直下,实体店关门、工厂倒闭接二连三。那些无节制吸纳劳动力的企业,突然发现人员过多成了沉重负担。加人容易减人难。只要裁员就会出现无数的问题,甚至是无数意想不到的问题,隐藏多年的矛盾必然集中爆发。企业的多事之秋想消停也消停不了。很多企业就在这重重矛盾的消耗中彻底倒下。经历过市场洗礼的劳动者也变精了,面对工厂的招工也冷静多了,再没有一窝蜂应聘的局面。
现在每年千万的大学毕业生,约十分之一的进入读研通道,大部分找不到工作,只有少部分就业。经济不振,未就业的大学生和社会失业人员,想创业成功也几无可能。还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宁愿在家啃老也不去打工,因为他们对就业的薪资待遇和工作环境的期望高了。然而我国的制造业基础仍旧薄弱,还提供不出优越的条件。这就形成了一个怪现象。一方面有的企业招工难,另一方面大量的人员找不到工作。却再也没有人好意思说人口红利用尽了。
招工难和没工作这种打架的事,怎么解决?这需要政府和民间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不要以为这事没有紧迫感,长此以往将有社会和家庭的大风险。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