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一时爽,一直躺平……一直爽?最近小红书上“手机申请失业金攻略”的帖子爆火,点赞转发评论一应俱全,仿佛开启了一场全民“喜提假期”的狂欢。便捷的流程,动动手指就能到账的补贴,确实让人心动。但这波“失业金自由”的风潮背后,真的值得我们如此追捧吗?
便捷的背后,是数字化政务的进步,值得点赞。但这种便捷,是否也在无形中降低了人们对“失业”这件事的严肃性认知?曾经,我们需要跑断腿、盖无数章才能申请到的失业金,如今只需指尖轻点,这巨大的反差,是否会模糊我们对职业规划和风险意识的判断?
失业金,本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兜底机制,是为了帮助暂时失业的人们度过难关,而不是用来“薅羊毛”的福利。过度依赖失业金,甚至将其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不仅是对自身的不负责,也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长此以往,”躺平”文化盛行,谁来创造社会价值?谁来推动社会进步?
与其沉迷于短暂的“失业金自由”,不如积极提升自身技能,主动适应市场变化。与其点赞“躺平攻略”,不如关注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与其在社交媒体上晒“喜提假期”,不如认真思考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与其躺平,不如向上。与其依赖,不如自立。与其“薅羊毛”,不如创造价值。真正的自由,不是来自失业金的补贴,而是来自自身的实力和价值。与其纠结“躺平”还是“内卷”,不如寻找属于自己的那条路,踏踏实实地走下去。毕竟,长久的舒适,往往暗藏危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均由网友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