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心澳氹书忠诚
——我眼中的吴志良先生,兼评新实证主义散文《遇见》(节选)
商成勇
不久前邂逅于《澳门日报》文学版作者飨宴活动后,笔者开始关注吴志良先生。
深夜,就着南国秋雨打窗棂时现金声玉振鼓盈耳的音韵,展读吴志良先生和他最新发表于《人民文学》的万字长卷散文《遇见》,被他沉雄老辣的文笔深邃凝练的思想和厚重的叙述感动着,一股老醪上头憋不住的情绪势要宣流如下。
南国澳门响当当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拓荒和播扬者吴志良先生,在笔者的视角里是一位赶脚途程上的怀德君子。
先圣曰“君子怀德”。《论语》中的这句名言,说的是君子之道乃利人利他利天下,同时,君子之德风,来自于他的涵养修为,来自于博爱与善舍。宿命一点儿,君子以德性承受天命,苍天总是依据一个自然人的德性水平来安排其社会地位的。
笔者引述孔老夫子名句比照吴先生,理由有二。
首先,他把自身追寻的理想看成一项光荣使命。吴先生是一位勤奋耕耘赤诚付出服务于澳门社会,而从不索取的人。回眸数十年前北外的大学时光,置身知识的海洋,全身心钻研求证学问,学业有成时怀揣知识分子梦想进一步赴南欧深造,完成了自己人生的最初积淀。光阴荏苒,日月递嬗,终于有一天带领澳门文化艺术方面军的时候,面对沉甸甸的工作责任,他思忖着怎样才能如鱼得水、纵横捭阖游刃有余。诸多的图书版本资料告诉我们,他履职尽责更多的是艰辛付出。当时,他已深谙行胜于言的真理。即使道阻且长,荆棘横生,在强大意志与毅力加持下,终究会踩出坦途。
人尽皆知澳门基金会在特别行政区的作用。吴先生肩挑的是基金会主席的重担,也是知识分子理想人格。当然,他还有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会长、澳门学者同盟创会主席、澳门历史文化工作委员会主席等诸多职务。谁也不会怀疑,这些带着“文化”元素的职务在澳门发挥作用的力量。就说创立“澳门记忆”文史网,日前获得联合国教育传播优秀范例奖,是何等光鲜亮丽,何等顺遂的实至名归。而谁会想到这等殊荣背后,他付出了多少辛劳。尽管表面上,大家笃信吴先生干好每一件与文化艺术有关的事自有顺理成章的理由。再如已创设三十载、成功举办十四届的澳门文学奖,也是他用心推动的无数个文化艺术项目中的一项。这项工作最初,原是他把一个萌生的创意说给朋友很快变成动议的。说干就干,最终落实成影响深远的文化盛事。目前,这个活动早已深入人心,在澳门各个界别文化扎根,而且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俨然成为两岸暨港澳地区文化的特殊庆典。
这只是澳门基金会发展过程中无数成就的缩影。基金会多年尤其是十八大以来的井喷式作为,一再吸引世人乃至全球的目光。凡到过澳门的旅游者,除了感受特色产业的光怪陆离幻彩莫测,就是寻找文化,寻找五个多世纪的人文历史,以期滋养和慰藉精神的园囿。这无疑凝结着他和他带领的基金会同仁的心血与汗水。他从上任之初的青涩到后来的开拓进取,再到现时的驾轻就熟方寸在握,都是在众人眼里那样的不可思议。东西文明交融的探索范本中,澳门“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力行中,绝大部分章节有着他的见证和书写。
其次,吴志良先生是一位怀揣家国深具大爱的时代鼓手。马克思曾说过,劳动是光荣的。吴志良先生对澳氹濠境所作的贡献,用厥功至伟来概括,一点儿也不为过。单就澳门文化艺术和文学创作道路的开辟,早就有讲不完的故事。例如他利用赴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共商国是接受记者采访的机会,大力介绍推广澳门,让普罗大众感知小城文化的情景,让人难忘。他对采访他的记者们说,澳门特区的区旗又叫莲花旗,上面的图案有五星、莲花、大桥和海水,寓意着五星照耀下的莲花使澳门居民产生国家认同感。这份凝聚爱国爱澳社会共识的工作,一直在鞭策着他的行为。对于心心念念的澳门,对于耳闻目睹亲身经历勠力践行付出多多的澳门,他最有理由发出公允权威之声:澳门回归25年来,是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而当他亲手打造的前述影响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著名文史网“澳门记忆”,荣膺“探索之星”的高光时刻,本就面善心纯敦厚实诚的他,笑眯眯双眼合成了一道线。他为自己能致力提升大众对历史遗产认知,推动跨界创新发展的努力自是兴奋不已。从这个层面来说,他早已是链接东西方文明并使之深度交融的信使了。
拥有家国理想和人格精神的吴志良先生人格是怎样炼成的?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十数次走进位于塔石广场的中央图书馆,林立成行的书架上,随手一抓,就拿到了最少10多册他的著述。笔者震惊:平素里工作繁忙的他,竟会有这么丰硕的文字成果。其中奥妙原在于他善于思考刻苦钻研惜时如金!顺着这样的逻辑,笔者臆测他肯定是业余时间甘于坐冷板凳,把自己沉进文化中的。这让笔者联想起古来书生报国的传统修为。作为时代精英的知识分子,哪一个会轻易放弃对民瘼的赤心关注?!他一路走来的经历说明着一切。(照片,商成勇提供)
评论(0)